2021 下半年台灣 AI 生態系地圖:新創與企業互為動能,新機會與新隱憂並存

2021 下半年台灣 AI 生態系地圖:新創與企業互為動能,新機會與新隱憂並存

秉持推動台灣產業AI化的初衷,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(AIF)持續以AI做為著力點,賦能成熟企業轉型升級的同時,持續藉由課程與專案匯集產學能量,培育AI人才並為人才創造更多舞台。2021年下半年與AppWorks Accelerator、台智雲TWS 合作「台灣 AI 生態系地圖」(Taiwan’s AI Ecosystem Map Second Half 2021) ,希望能發掘更多潛力在地新創,發揮產業連結的角色,串接AI新創企業找尋在AI生態系中的定位與利基。

受到新冠疫情影響,台灣企業在下半年不得不跟上全球早已起步的數位轉型、雲端化以及AI應用行列。過去四、五年間,世界各國都將人工智慧視為國家產業重要發展策略,包括美、中、德、英,甚至新加坡都已針對AI發展制定明確的發展方向,德國甚至召集來自工業、科學、公共部門和民間社團約300名專家,以一年時間共同研擬出全球首份針對AI的現況與需求制定標準的AI標準化策略藍圖。台灣則是在2017年啟動「AI小國大戰略」,預計5年投入約新台幣160億元經費,打造由人才、技術、場域及產業構築而成的AI創新生態圈,進而孕育AI產業的多元應用。計畫發展至今,台灣產業的AI發展又是如何呢?

隨著技術的逐漸成熟,人工智慧應用已從測試階段逐步應用於各式產業,並且發展出不同的商業策略與獲利模式。包含MarTech新創愛酷智能、AI長照服務智齡科技,以及協助機器學習開發維運的InfuseAI在今年皆獲得超過億元的募資,長期投入智慧影像分析、物聯網、資訊安全,與大數據領域,於全球提供商業、工業、智慧城市、政府機關等多元解決方案的大猩猩科技,則在近期與美國上市公司Global SPAC Partners Co.達成商務合併協議,同時維持原公司名Gorilla Technology Group Inc.,計劃以GRRR股票代碼於美國那斯達克上市。

企業啟動雙軸轉型,能源、減碳將是新機會
受到近年減碳、綠能政策影響,也帶動相關新創發展,除了近年來穩定發展,以工廠能源與設備管理為定位的思納捷科技,在家庭用電方面也有以家用綠電訂閱為主的奇異果能源,以及專精於利用AI管控工廠廢水處理程序的臥龍科技。隨著2026年歐盟碳邊境稅實施在即,傳統產業面對當前急迫的減碳趨勢,面對需求端所需要的減碳路徑圖,勢必得先進行盤查才能提出,而盤查後的資料勢必會需要雲端及大數據運算。從碳盤查、碳定價,再到碳中和這一連串的過程都與能源管理脫不了關係,新創能否從中找到切入點,提供企業適當的工具,將是一大考驗。(延伸閱讀:陳來助:「碳盤查」是門大生意,有行為才有創新機會)

透過合適介接平台,減少新創與企業合作摩擦
受到疫情影響,產業面臨數位轉型的壓力,越來越多大企業在推動數位轉型時,選擇與新創合作,藉此尋找下一波的創新動能。2021年有越來越多企業選擇「直接投資新創」,顯見企業已發現投資新創的價值,新創投資也成為近來驅動企業突破既有格局、探索新市場的方式之一。根據台灣產業創生平台「2021台灣產業新創投資大調查」,在已經有做或是未來三年規劃要做新創投資的企業裡,有45.9%的成熟企業投資方向多聚焦在本業相關,但有54.1%企業(投資項目包含兼具本業與未來趨勢,及聚焦在未來趨勢相關)的新創投資方向會看未來趨勢相關的項目,顯示企業開始「看未來」,佈局投資公司發展的2.0階段。

這份報告中也提及,台灣成熟企業最有興趣投資的新創事業前五名依序為:人工智慧、生技與健康醫療、IoT物聯網、5G/通訊、工業4.0/智慧製造。可以看到除了健康醫療之外,企業對於AI和IoT的興趣已透露企業在推動數位轉型時的需求。

此外,疫情期間有16.8%的新創公司認為合作企業希望加速商品化速度,顯示企業冀望與新創合作,開拓出新的成長曲線。例如AI晶片公司耐能(Kneron)在2021年底宣布獲得2,500萬美元*(約新台幣6.96億元)的投資,最大投資方為光寶科技,其投資金將做為與耐能戰略合作的一部分,主要將用於推進智慧城市技術的發展,以及推進L4、L5自動駕駛技術的加速落地。

新創公司認為與企業合作的前兩大挑戰包含:「投資方過度干預」與「雙方文化差異太大」,這些都涉及到雙方信任問題。建議成熟企業必須要有專業投資部門,在投資前先了解新創團隊的文化,扮演雙方磨合的橋樑,才能減少文化差異所造成的衝突與問題。

不僅成熟企業亟欲與新創合作,中小企業同樣也需要與新創合作。雖然台灣這三、四年積極推動產業AI化,「企業出題、新創解題」的成效慢慢呈現。不過,許多中小企業仍受限於資料蒐集與人才不足,進度不如理想。AIF今年與工業局、資策會推動「AI 新創孵化結合傳產轉型實證輔導計畫」,結合AIF累積多年的AI專案輔導經驗,與產業專家聯手,串接中小企業與新創團隊的合作。計畫歷經層層篩選與評估,最終從 22 個解決方案挑選出 6 組新創團隊,與 6 家成熟企業進行媒合,提出 AI 轉型解決方案,後續更有三組新創團隊與成熟企業簽約,未來將繼續展開長久合作。(延伸閱讀:加速成熟企業AI轉型 新創團隊用「場景」讓技術落地)

根據資策會統計,擁有 AI 創新技術的新創企業在台灣約有 300 家,雖然充滿技術能量,但缺乏場域讓技術應用落地,或與客戶的需求痛點仍有差距,也有不少 AI 新創跟成熟企業的合作,但因為雙方之間語言不同,或目標不一致導致合作生變。無論企業規模大小,合作雙方都需要對合作目的有共識,並了解彼此的決策文化與模式,才能找到共同創造價值的地方:新創可以提供企業沒有的創新解決方案,協助企業解決內部問題並服務外部客戶;新創也能藉由與企業的合作獲得訂單擴大客群。只要有合適的界接,讓新創與企業彼此理解雙方的需求與幫助,就能快速有效率的展開合作。

資安與隱私問題將是未來隱憂
隨著AI應用逐步落地,衍生的隱私與資安問題逐步浮現。帝濶智慧科技(DeCloak Intelligences)便注意到各國試圖訂定新法規保護使用者的資料,及後續企業去識別化資料需求將變大的趨勢,以區分隱私技術開發軟硬體設備,協助想打入歐美市場的企業及政府智慧城市的建置,以確保資料安全性無虞。奧義智慧科技是目前專注於AI資安的團隊,國際權威研究機構 Gartner 在2021年發布的《大中華區 AI 新創公司指南》中,被評選為 AI 資安新創公司。

另一方面,網路搜尋、社交軟體、自然語言處理、自動駕駛汽車、自動決策系統等都是目前常見的AI應用,也都極有可能被當作攻擊目標。但令人憂心的是,AI系統的資通安全標準在台灣尚未出現,甚至還沒有開始起步。AI本身的安全是各種不同產業都必須儘快面對的挑戰,當然也是台灣重要的機會。然而資安平台的標準所牽涉的範圍及領域多元,並非單一企業或單位即可訂定而成,因此,若能建立各方對話的平台將有助凝聚共識。(延伸閱讀:科技新世代如影隨形的挑戰:資安與隱私)

多方能量投入,繁榮AI生態系
在整個 AI 生態系發展過程中,創業加速器及創投能量逐步成長,其中,2010 年成立的AppWorks,多年來專注於AI、Blockchain、Southeast Asia三大主題,並且持續連結新創校友與各種類型的企業與機構合作,推動各式數位轉型。自 2018 年 8 月 (AW#17) 起限定招募 AI 與 Blockchain 新創的 AppWorks Accelerator,目前為止已經累積畢業超過 100 家 AI 新創,持續為台灣 AI 生態系挹注新能量。2021年8月更完成旗下第三支創投基金AppWorks Fund III的資金募集,整體資金規模達1.5億美元(約為新台幣45億元),未來不論在加速器或創投上,也將持續專注在協助符合 AI、Blockchain、Southeast Asia 三大主題的新創。

2021年成立的台灣智慧雲端服務股份有限公司(台智雲,TWS),以打造AI數位經濟生態系為目標,運用臺灣 AI 雲 TWCC 超級電腦提供的AIHPC 高速算力,協助產業快速取得高效益、低門檻的 AI 智慧應用及雲架構解決方案, 以加速新創和企業實現數位發展並兼具ESG減碳布局的成果。

自2017年人工智慧快速發展至今,面對產業對人才的迫切需求,除了有台灣人工智慧學校開設相關課程培育民間AI人才,各大專院校也紛紛成立相關系所或課程。此外,科技部以5年為期所推動AI創新研究中心,於台灣大學、清華大學、交通大學與成功大學成立四個研究中心,聚焦投入AI核心技術、智慧製造、智慧服務及生技醫療等主題,也為產業培育諸多具專業能力之跨領域人才。

文章來源:https://reurl.cc/xOpMV1